  
- 帖子
- 1639
- 精华
- 8
- 积分
- 27430
- 驴币
- 445 元
- 参加活动
- 21 次
- 组织活动
- 0 次
- 性别
- 男
- 来自
- 江南扁舟
- 注册时间
- 2006-12-18
- 最后登录
- 2010-2-4
|
11楼
发表于 2009-12-26 01: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霜林 于 2009-12-26 01:09 编辑
尽管对大马没有好的印象,但小鱼的文字行云流水还是让我想起了很多。马六甲、郑和、麦哲伦,三者的组合放置在历史的背景下,多么意味声长。在郑和那庞大的舰队在马六甲耀武扬威很多年以后,麦哲伦和他的同伴们才摇摇晃晃地驾驶着几首小船来此做一番胆战心惊的开拓。甚至是还没到达马六甲的时候,老麦就很窝囊地死在了他们眼里严重非常低等的东南亚土著人手中。
但是,郑和的炫耀很快让他效忠的王朝筋疲力竭,以致大明的官员们不得不将船队和航海家眼中弥足珍贵的航海图,一并付之一炬,为的就是防范着再有人动一动郑和的念头。可麦哲伦们呢,虽老麦客死他乡,他的同伴用我们一句很熟悉的话说,接过了牺牲同志手中的旗帜。
于是乎,再往后很多年,当麦哲伦的子孙们再一次经过马六甲海侠,来到郑和子孙们面前,不对,太监无后,应该说是面对郑和多少代的晚辈时,两方从装备、到士气、到舰船、到士卒的素养,整个力量的综合对比顺着历史的逻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猪尾巴们的失败也是理所当然了。 |
|